作者: 牛文杰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2-09-23 15:22
《黃河情》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。
□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文杰
金秋九月,碩果飄香。近日,由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推薦、鄆城非遺傳承人楊秀玲創作的剪紙作品《黃河情》,榮獲第十五屆“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(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)”,這是全國民間文藝最高獎。出身剪紙世家、生長在黃河岸邊的楊秀玲,用剪紙展現沿黃風土人情,傳播黃河文化,講述中國故事。
300年家族傳承,她用剪刀述說黃河深情
四川黃河九道灣、甘肅大水車、寧夏絲綢之路駝隊、山西壺口瀑布、河南三門峽大壩、山東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……蜿蜒萬里的黃河沿岸,各地風土人情躍然紙上。這幅榮獲第十五屆“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(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)”的剪紙作品《黃河情》,就出自非物質文化遺產鄆城剪紙傳承人楊秀玲之手。
黃河,是中國第二大河,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。這條流經中華腹地的濁流已被升華為“母親河”,滋潤萬物生靈,孕育了蔚為壯觀的黃河文化。
楊秀玲自小生活在黃河邊,喝著黃河水,聽著黃河的故事,看著黃河奔流不息……“對黃河,我心中始終有一種對母親般的深情與眷戀,我想這是所有中國人共通的情感?!睏钚懔岣嬖V記者,保護、傳承、弘揚黃河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義務,她希望通過剪紙技藝展現黃河風采,傳承黃河文化。
剪紙作品《黃河情》以剪紙長卷形式,用傳統的剪紙元素及陰陽結合技法,剪制描繪出沿黃九省區的黃河文化和地域景觀。同時,作品將剪紙、詩詞融為一體,是一幅弘揚中華民族百折不撓頑強精神,喚醒人們保護黃河流域生態和高質量發展,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的優秀作品。
多省采風,歷時4月創作12米巨幅剪紙
《黃河情》剪紙作品寬0.63米,長12米,歷時4個多月創作完成。前期,楊秀玲多次去甘肅、內蒙古、寧夏、河南等沿黃?。▍^)采風,尋找創作靈感和素材。
“最后我采取‘陽剪’的方式來表現水流,兩岸景觀用‘陰剪’,畫面主次分明,能夠更好地表現黃河奔流的氣勢?!睏钚懔岣嬖V記者,她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反復推敲,精益求精,因為如果一條線、一個符號處理不好就會前功盡棄。
楊秀玲出身于剪紙世家,家族剪紙傳統已有300多年歷史。她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研發創新,既保留了剪紙藝術的傳統風格,又融入了現代設計理念,作品集審美、實用于一體,展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風貌和獨特魅力,屢獲全國大獎。
從黃河源頭的涓涓細流到奔騰入海,《黃河情》用剪紙技藝展現水勢變化。同時,作品融入了泰山、孔子等元素。楊秀玲說:“黃河山東段特色很多,我選用了大家所熟悉的‘一山一水一圣人’,還用到了‘孟母三遷’、‘孝道’等元素,體現山東文化底蘊?!痹凇饵S河情》作品中還有絲綢之路駝隊、山西壺口瀑布、河南三門峽大壩等不同的地方文化地標,將場景、人物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身體力行傳承剪紙技藝,傳播中國文化
在本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上,《黃河情》亮相鄆城展館,憑實力、顏值“火出圈”,眾多媒體、博主及參觀者紛紛前來打卡。來自贊比亞等國家的友人也到現場體驗剪紙,在非遺傳承人楊秀玲的引導下,感受剪紙的魅力。
楊秀玲將南北兩派剪紙藝術風格有機地融合在一起,其表現形式簡潔、易學、易掌握,更容易傳承和發揚。她曾被派往加拿大、美國進行文化交流,作品被美國、加拿大、法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收藏。楊秀玲剪紙也是鄆城“山東手造·匠心獨鄆”手造品牌力推的非遺項目之一。
鄆城剪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突破創新,研發生產剪紙藝術品及衍生品,形成了集設計、剪制、裝裱、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,產品銷往全國各地,出口20余個國家和地區。
近年來,楊秀玲還開設剪紙公益課,走進景區、學校、社區教授剪紙技藝。今年,她還錄制了網課視頻,通過云盤傳給加拿大的孩子們?!按汗澓?,加拿大的學校還專門發來感謝信。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、愛上中國文化,我也很開心?!睏钚懔嵴f。